首页 相关文章 相关词
注册
当前位置: > > 历年棉花国际价格
品名 采摘类型 规格 强力 价格 走势
新疆棉 机采 3128B 27 16400
新疆棉 机采 3128B 28 16500
新疆棉 机采 3129B 28 16600
新疆棉 机采 3129B 29 16700

快讯播报

历年棉花国际价格快讯

2024-05-06 13:36

5月6日消息,印度棉花协会最新发布的3月供需平衡表中各项数据相较2月份未做任何调整,2023/24产量预期仍为526.49万吨,棉花进口预期34.7万吨;2023/24年度国内棉花消费预期维持在538.9万吨,棉花出口预期37.4万吨,本年度印度棉花期末库存预期34万吨。一些国际棉商、印度棉花出口企业及加工厂认为,不仅2023/24年度印度棉花产量被低估,而且年度棉花出口量也被低估。

2024-03-29 14:18

3月29日消息,2023/24年度,印度棉花出口出现了显著增长,印度棉花协会(CAI)预计出口将达到2200-2500万包,原因是印度棉花价格国际价格相比具有吸引力,且孟加拉国、中国和越南等市场需求增加。

2024-03-19 15:25

3月19日1%关税下美棉M1-1/8到港价受中国棉花进口数据强劲涨104元/吨,报18164元/吨;国内3128B皮棉均价因需求不佳回调56元/吨,报17112元/吨。日度内外棉价走势分化,国际棉价强势,导致内外棉价差倒挂幅度扩大160元/吨为-1052元/吨。近期内外棉价差倒挂且格局难更改。

2024-02-29 14:55

2月29日消息,目前印度2023/24年度的棉花还在持续上市,最终的产量预测仍不确定。近期,印度棉花国际市场颇有竞争力,国内棉花价格上涨也促使棉农继续持棉惜售,或者考虑今年扩种。USDA农业展望论坛预计,2024/25年度印度植棉面积为1210万公顷,同比下降5%,按近五年平均单产推算,印度棉花产量预计在2450万包,主要依据是棉花价格不够吸引人以及国内普遍认为棉花面积将会减少。

2024-01-16 14:26

1月16日消息,美国农业部1月份报告显示,2023/24年度美国棉花产量、出口和期末库存分别为1240万包、1210万包、290万包,呈现“三减”趋势。对于USDA报告下调2023/24年度美棉出口预测,部分国际棉商、贸易企业认为主要受本年度美西南棉区、西部棉区皮棉等级/品质指标下降及巴基斯坦2023/24年度棉花总产量同比增长超80%的影响,再加上高性价比的巴西棉、澳大利亚棉对美棉出口的冲击较大。

2024-01-08 08:37

1月8日棉花市场情绪回暖,价格重心持续抬升 ,近期下游纺企原料备货一口价采购居多,刚需小量成交为主。红海和气候原因导致苏伊士运河和巴拿马运河运输受阻,运价上涨致使国际棉花采购成本增加。国内棉花需求将稳中有增,并对棉价起到支撑作用。

2023-07-07 16:41

7月7日消息,据外电报道,近期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巴基斯坦签署了一项30亿美元的短期贷款计划,如果审议通过,将有助于巴基斯坦实现财政收支平衡,并解决今年以来的严重外汇危机。贸易人士表示,此项协议将有助于为该国当前的棉花进口业务开立信用证,其中大部分是美棉合同,并且有助于提升市场信心,此次协议的达成超过了市场的预期。

2023-06-14 15:06

6月14日消息,USDA最新报告虽上调了2022/23年度、2023/24年度全球期末库存,但2023/24年度全球产需仍由2022/23年度盈余157.3万吨转变为产需均衡的状况,且库存消费比同比、环比均下降,显示出下年度全球棉花基本面较本年度有所走强,这对国际棉价仍有较强的支撑作用。

2023-06-05 13:35

6月5日消息,ICAC发布的6月份全球产需预测称,2022/23年度,美国棉花产量下降了近66.5万吨,主要是由于美国得州西部超级干旱。由于今年的土壤水分充足,棉农可能会尽早种植棉花。然而,由于最近国际棉花价格下跌和全球宏观经济形势不确定,棉农很难决做出最终的种植决定。

2023-05-08 16:55

5月8日1%关税下美棉M1-1/8到港价暂稳,报16552元/吨;国内3128B皮棉均价暂稳,报16340元/吨;内外棉价差倒挂幅度稳定为-212元/吨。近期棉花价格波动较大,国内棉价因新年度棉花减产预期走势偏强,国际棉价因美棉出口数据表现强劲有所反弹,但内外棉价差走势整体以修复为主。

历年棉花国际价格相关文章

  • 棉花短期市场情绪乐观

    因此,我们可以看到,纺织企业的开机率从3月以来就一直维持很高的水平,当前纱厂订单能持续到9月另外,纺织企业的成品库存处于历年来偏低的水平,纺纱厂今年的利润达到历年高位整体来看,纺织端的运行情况较好,棉纱价格棉花价格具有较强支撑,同时“金九银十”需求旺季的临近也对棉花价格存在进一步推动作用 防范三个方面的风险 展望后市,未来的风险主要在疫情恶化失控、国际贸易关系恶化以及需求不及预期三个方面。

  • 我的农产品:人民币升值对棉价影响几何?

    回看历年数据,2018年我国棉花进口总量约157万吨,2019年棉花总进口量约185万吨,2020年棉花总进口量约216万吨,国内对进口棉花的需求逐年增加,尤其是今年受国际关系和20/21年度新疆棉指标不佳等影响,部分纺企加大了对进口棉的使用比重近期人民币汇率大幅上涨,棉花的大量进口及其价格优势,或对国内棉花价格形成制约 图2 2018-2021年我国棉纱进口数量走势图 与进口棉相似,今年棉纱前四个月进口总量也是处于近四年高位。

  • Myagric:国储胃口有限 棉价快车难以启动

    历年来12月至来年3月为纺织企业订单空窗期,截止目前下游纺企订单依旧以短、小、急模式运作,12月订单无有明显起色(排除大型纺织企业,例如天虹、华孚、华芳、利泰等),导致市场情绪较为悲观供大于求,让盘面空头势力一直隐而待发,储备棉此时公布轮入政策,时间安排12月-3月期间,收储以国内均价为最高价,向下竞价收储,同时收储竞买启动及停止参考内外价差,做内外扩大需参考800元的标准该价格既为国内棉花现货价格托底,防止期货3月底之前向下空间过大,也抑制棉价短时间大幅上涨;同时也保证内外棉价差,使国内皮棉价格不至于高于国际水平太多,稳定国内上下游产业链价格,同时为后期市场留有低价进口棉流入空间。

  • Myagric:淡季氛围浓郁 布价延续疲软态势

    目前,涤纶短纤主流报价为7230元/吨,涤棉TC65/35 45支纱线报价为18500元/吨,且均为历年最低价整体来说,棉花和涤纶短纤作为涤棉纱的主要原料,其价格下降必定引导涤棉纱线价格下跌再加上国际原油波动性较大,PTA仍处于去库存阶段,供大于求或将成常态,这对于涤棉纱线行情的支撑十分有限,因此预计后市涤棉纱价跌势不止 图4 涤棉TC65/35 45支系列坯布价格走势图 现阶段,TC65/35 45*45 133*72(110*76)63布价整体处于下降走势,且自6月份以来,布价下调尤为明显,基本均跌至年前抛货价。

  • 华泰期货:棉花周报20160425

    相比于原材料棉花价格的飞速上涨,下游纱线价格显得淡定,整体维持小幅上行国内32支普梳纱线价格指数19040元/吨,40支精梳纱线价格指数23315元/吨 资金方面,数据显示,4月份以来,ICE期棉期货期权多头持仓显著增加,空头持仓显著缩减,显示资金对国际棉价逐步看好另外,ICE登记库存持续处于历年来的低位,仓单资源紧张国内郑商所仓单也较缺乏,但由于近期郑棉疯狂涨停,交仓单利润丰厚,仓单陆续显著增加, 储备棉轮出方面,2016年轮出时间为5月3日-8月31日,轮出数量原定于200万吨,每日轮出不超过3万吨。

  • 连涨三月 10月PMI升至54.7%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1日公布数据显示,10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4.7%,比上月上升0.9个百分点。这已经是PMI指数连续第三个月上升,专家指出,我国经济高位回稳的态势可能进一步明显。 汇丰1日发布最新数据也显示,第四季初中国制造业的经营状况继续向好,增速加大至4月以来最高,汇丰中国制造业PMI10月份录得54.8%,高于10月52.9%。 四季度GDP增速或超9%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发布的数据显示,10月份分项指数中新订单指数58.2%,环比上升1.9个百分点,超过了本月生产量指数,这表明社会需求增长快于企业生产增速。从变化趋势看,今年7月份,新订单指数回落到临界点边缘。8月份后持续上升,本月指数已接近2009年同期水平。说明市场需求逐步回稳并快速增长。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认为,当前市场需求增长较快原因大致有两个:季节性因素和投资因素。10月份是市场经营活动旺季。一般情况下,当期市场销售活跃,商品流通加快。据对PMI历史序列数据进行类环比发现,历年10月份的新订单指数均处在高位。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研究员张立群指出,10月份PMI指数继续上升,表明经济高位回稳的态势可能进一步明显。同时应该注意到,三季度投资、出口增速均有所回落,可能导致未来经济增长率继续回落。 兴业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董先安认为,PMI数据确认了我国经济7月以来的向上路径。结合下半年外需弱于去年同期的情况,10月央行已调整政策冷却近期有所抬头的通胀预期,年内排除掉再度发生过热风险的可能,我国经济4季度将继续稳健增长。董先安指出,四季度GDP增速最新预计为9.2%。 10月CPI或创新高 数据显示,10月份我国PMI中分项指数购进价格指数69.9%,环比上升4.6个百分点。购进价格指数从7月的阶段性低点50.4%连续三月上涨,8月、9月、10月涨幅分别达到10.1个、4.8个和4.6个百分点。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副会长蔡进表示,购进价格指数连续攀升显示通胀压力不断积蓄,一方面源自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涨,输入性通胀压力加大;另一方面源自国内大宗商品出现结构性短缺,价格变化不容乐观,宏观政策应相机抉择。 据调查被受访者反馈,反映价格上涨企业比重为34%,比上月增加2个百分点。同时,调查企业反映,近期部分农作物和农副产品价格波动较大;棉花棉纱等原料市场供应紧缺,市场价格暴涨;天然胶和合成胶价格涨幅增大。特别是天然胶价格已达3万多元,创历史最高纪录。未来通胀预期将面临较大压力。 作为价格变化的先行指标,购进价格指数的变化也反映CPI的未来变化趋势,国家统计局总经济师姚景源日前指出,在7月、8月和9月我国CPI连创新高之后,10月CPI可能仍将高于9月份。 来源:上海证券报 。

点击加载更多